捷诚节能环保-节约能源资源、发展循环经济、保护生态环境提供物质基础和技术保障

行业动态 > 顺德力撑科技创新,“科创十条”围绕创新企业及人才培育新政策

顺德力撑科技创新,“科创十条”围绕创新企业及人才培育新政策

作者:数科邦 发布时间:2020-08-13 1030 0 0

  “‘科技创新十条’的发布,说明顺德将科技创新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政府在政策引导上给予了很大的资金支持力度,很给力!”在8月7日举行的2020年顺德区科技创新大会上,作为重磅政策的“科技创新十条”一经发布,即引起了多名企业家的关注。

  “科技创新十条”,即《关于推进科技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的简称。从核心技术攻关、科技成果转化、创新全球化、金融支持科技创新和创新资源集聚五个方面,顺德对企业进行全方位的扶持,并提出新增8亿元财政资金支持企业研发创新。

  与以往的政策相比,“科技创新十条”有哪些特点?又将给顺德企业的科技创新带来哪些帮助?

  转变思路围绕创新企业培育出政策

  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支持企业增资扩产、引进人才;鼓励龙头企业走创新全球化发展之路,建立境外研发机构,开展国际科技合作……“‘科技创新十条’的出台,不只是为了推动企业进行科技创新,而是转变思路,提出政府在培育创新型企业方面要有哪些举措。”顺德区副区长蔡伟对该政策进行解读时说。

  资料显示,顺德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以年均超20%的速度高速增长,但对比国内外先进地区,企业的研发投入比例仍有一定差距,且存在研发投入结构不平衡,中小企业研发投入低、内在创新动力不足,大部分企业核心技术攻关能力不强等问题。

  为此,“科技创新十条”在制订时进行了分层,不仅满足大企业的需求,也关注到了中小企业的发展。

  “对于大企业来说,他们已走上了一定台阶,政府的重点就在支持他们继续做大做强、进行核心技术攻关。”顺德区科技局局长谭素说,同时基层企业较难争取到国家级及省级的重大项目,政策则着力激励企业进行技术攻关。

  “科技创新十条”明确规定,对区内获得国家级、省级科学技术奖项目的企业单位,给予最高1000万元的资助;鼓励企业围绕重点产业领域突破关键技术瓶颈,对经认定的重大项目给予最高1000万元资助。“这一奖励,在全国范围内都很有分量。”谭素说。

  政策也同样覆盖至中小企业。在大会上,被获评为“顺德区科技创新先进企业”的科凯达智能机器人公司,是五年前顺德引进的一个创新团队。“当时,教授团队们拎包来到顺德创业,从零开始,如今技术能力大大提升。”谭素表示,未来顺德将通过打造多个科技创新平台服务好科创企业。

  此外,“科技创新十条”的另一大亮点,是科技和金融进行高度融合,并在普惠性人才政策基础上,强化对科技人才和金融人才的奖励。

  “这十条几乎条条都是高新科创企业关心的,期待顺德科创氛围形成,引导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在大会上听完政策解读,广东嘉腾机器人自动化有限公司董事、副总裁陈洪波备受鼓舞。

  “尤其在人才方面,以前关注的是技术人才,现在还关注到金融人才等,更加全面。海外人才也给予一定的奖励,这说明顺德非常具有全球化的视野。”广东科达制造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周鹏说,未来科达将善用全球人才来助力企业发展。

  信心倍增企业将加大对5G和互联网技术引

  科技大会的召开,“科技创新十条”等一系列鼓励创新创造的重磅举措推出,也让不少顺德企业家们发展信心倍增,纷纷表示将利用好政策,加快企业创新转型的步伐。

  在广东康宝电器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罗小甲看来,近年来顺德企业的创新氛围日益浓厚,“科技创新十条”的推出更为顺德产业转型升级加了一把火。罗小甲透露,目前康宝已投入2000多万元引进了一条自动化程度高的嵌入式消毒柜生产线,预计将为企业节省约50%的人力。

  “对于制造业来说,科技赋能离不开引优秀的人才。”罗小甲为此建议,顺德要打造好企业与高校的人才对接平台,为制造业企业人才引进助力。

  同样关注人才发展的还有昇辉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李昭强。他建议顺德要加快教育建议的步伐,适当放宽人才引进的条件,“顺德可打造由政府牵头、企业配合的人才基地或产业研究院,加快科技创新发展步伐。”

  在顺德的十年,昇辉控股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在李昭强看来,顺德从制造大区迈向创新大区,一方面需要政府的扶持,另一方面更需要企业自身的努力。

  “智能制造与我们关系密切,接下来会注重对5G和互联网技术的引进。”广东锻压机床厂有限公司总经理李振石在会后表示,该公司接下来将进行研究的深化和策略调整。

  而作为行业的龙头企业,科达制造每年都会在研发领域投入大量资金,密切关注产业发展,“顺德创新土壤肥沃,随着政策出台,我们希望通过科技创新,带动整个陶瓷产业的进步。”周鹏说。

  走创新驱动发展之路,行动起来的不止是企业家,还有顺德的院校科研力量。

  北科大顺德研究院教授刘焕明通过调研发现,目前顺德中小企业在科技创新上主要存在经验缺乏、装备力量不足、人才力量不够等问题。“我们正以市场化需求为导向,希望将‘书架上的技术’转化为企业发展的硬实力,努力培养本地产业人才,为顺德科技发展‘造血’,为‘科技顺德’贡献自己的力量。”刘焕明说。


声明: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权利人,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标签: 科技创新

评论:

您还可以输入0/300个字
        • 无搜索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