捷诚节能环保-节约能源资源、发展循环经济、保护生态环境提供物质基础和技术保障

行业动态 > 平均生产总值超1600亿元,2021百强区榜单分析,解码新时代经济发展趋势!

平均生产总值超1600亿元,2021百强区榜单分析,解码新时代经济发展趋势!

作者:数科邦 发布时间:2021-08-17 1601 0 0

  城区是新型城镇化建设与区域协同发展的重要区域,是推动新旧动能转换、实现创新发展的重要载体,是构建新发展格局、推进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单元和动能引擎。

  2021年8月17日,由赛迪顾问城市经济研究中心编制的《2021年中国城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白皮书暨2021年赛迪百强区》正式发布。研究系统回溯中国城区“十三五”期间发展成绩,展示2020年各领先城区发展成就,解码新时代城区经济发展趋势特征,分享城区高质量发展先进经验。

2.jpg


  一、评价指标体系紧跟高质量发展新要求

  在2020年百强区18个核心指标基础上,城市经济研究中心结合最新政策导向及2020年各城区发展特点,围绕3个方面对百强区指标体系进行部分调整:一是响应高质量发展、构建双循环、发展实体经济、加快改革创新、以人民为中心等要求,突出发展质量类和人口流动类相关指标;二是在2020年疫情防控常态化的大背景下,突出城区“六稳”“六保”工作成绩,特别是促进就业、稳定投资等方面相关指标;三是围绕高质量发展的总体要求及各地优质项目培育成果,增加辖区内500强企业数量、国家级园区数量等作为参考支撑指标。最终,2021年百强区从经济实力、增长动力、内生支撑、区域能级、共享发展五个维度出发,构建包含23个二级指标、70余个参考指标的城区经济高质量发展评价体系。


  二、“双门槛”硬核筛选标准

  研究遵循科学、系统、客观、可操作、可对比的五大基本原则,建立地区生产总值>800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0亿元的“双门槛”,通过动态权重对除直辖市市辖区和港澳台地区外的其他906个地级市市辖区进行高质量发展水平评估,形成2021年百强区。


  三、全面解读2021年赛迪百强区

  区域分布东多西少,全国城区经济发展不平衡。2021年,百强区东多西少的分布态势更加明显,2021年赛迪百强区中,东部地区较上年增加3个,共占68个席位;西部地区保持稳定,仍占16个席位;中部地区连续两年下降,共占14席;东北地区有所下降,较2020年减少2席,仅拥有2个席位。城区之间经济发展差距持续扩大,东部地区城区显著强于其他地区,且发展优势更加凸显,全国城区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依然严峻。

  头部城区实力突出,GDP“两千亿+”成为新趋势。2020年,GDP突破两千亿的城区增至27个。这些头部城区经济实力异常突出,地区生产总值累计达8.41万亿元,以不到全国陆地国土面积的0.2%,贡献了全国GDP总量的8.2%。可以预见,未来领先城区经济规模突破“两千亿”将更加常态化。

  百强区高质量水平提升,经济密度和发展效能持续提高。近年来,百强城区竞相升级完善产业体系、消费供给与城市设施等,从根本上优化提升城区竞争力,较大程度带动了城区高质量发展。2020年,百强区人均GDP达到147166元,地均GDP实现10.64亿元/平方公里,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甚至高于江苏(121205元、0.96亿元/平方公里)、浙江(100070元,0.61亿元/平方公里)和广东(87897元,0.62亿元/平方公里)等经济强省的省域平均水平,百强区经济密度和发展效能持续走高。

  聚焦社会民生,共享发展落在实处。2020年百强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58851元,比2020年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43834高出15017元。与此同时,百强区2020年实现新增就业人口总数256万人,占2020年全国新增就业人口的22%。聚焦社会民生,落实“六稳”“六保”,强调共享发展是百强区责任担当和发展新趋势。


  四、新征程呼吁新作为

  新时代新阶段,城区高质量发展面临着新矛盾、新机遇、新挑战、新目标、新任务,在迈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中,城区更应展现新作为,聚焦核心使命担当、把握三大发展态势、做好五个布局,在支撑高质量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

  聚焦核心使命担当,即要践行“创新发展”使命,彰显“动能引擎”担当。新时期,城区要逐步实现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转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从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整存量和做优增量并存的深度调整,更应强化“创新驱动”发展,加快产业创新、技术创新与改革创新,在竞争中做好卡位占位补位,在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中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

  把握三大发展态势,即要充分把握产业“新四化”、区域竞合立体化与“城人产”一体化三大发展态势。产业“新四化”,即体系现代化、发展融合化、流程智能化与深度工业化的“新四化”,为城区经济体系优化升级提出了新方向。城区应抢抓机遇,加快在产业分工体系中占据更为重要的位置。区域竞合立体化,即城区在区域战略中的作用越发立体与系统,区域之间的竞合逐步从“封闭自生、零和竞争”向“开放协同、多元共赢”转变,城区应强化布局,以产业链嵌入区域分工链与价值链,加强区域联动。“城人产”一体化,即过去依靠产业吸引人、以人繁荣城市的“产-城-人”互动正逐步转变为优质城市生活吸引人、优质企业跟人走的“城-人-产”转变,城区应进一步强化高端产业培育,“城、产、人”的高效互动和有效联动。

  做好五个布局,即要加快做好产业体系、旗帜地标、创新生态、营商优化与新型基建五大布局。城区在产业变革加速和区域战略推进的大背景下已经进入了“不进则退,慢也是退”的关键阶段。“冲击快、转型慢”交织,供给侧与需求侧相结合的发展模式转变,要求城区进一步强化产业体系建设,打响一批旗帜性地标性产业与领域,搭建“热带雨林式”创新生态,持续优化营商环境,适度超前布局“新型基础设施”体系,强化系统布局、多点发力,强化战略布局、集群驱动、生态推动与设施带动,加快实现城区高质量发展。


  附:2021年城区经济高质量发展评价体系

3.png

       

      榜单分析:

  1、百强城区实力突出,引领强势

  城市城区是引领城市集聚增长和高质量发展的主引擎,城区实力强化突出,百强城区更是在城市高质量发展中起到强势的引领作用。

  实力突出。2021年百强区仅用不足全国0.6%的国土面积和9.4%的人口创造了全国17.6%的生产总值,经济资源在城市主城区集聚态势更加明显。此外,百强区经济增速明显快于全国水平,百强区人均生产总值为全国平均水平的2.2倍,且平均生产总值超1600亿元。

  引领强势。经测算,2021年百强区在城市中的平均经济首位度及平均贡献度分别为15.7%和16.7%,充分表明百强区对所在城市和地区经济发展具有强劲的拉动带动作用,已成为引领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

4.png


  2、东强西弱,南强北弱

  区域分布不均衡现象愈发明显,南方沿海地区优势绝对突出。从省(区)分布来看,2021年百强区仍呈现出“东强西弱,南强北弱”的空间结构特征。其中,东部地区占68席,中部地区14席,西部地区16席,东北地区2席,分别较2020年增加3席,减少1席,保持不变,减少2席。在东部上榜城区中,除山东的10个城区外,其他58个均属于南方城区。

5.png

【2021年百强区按省(区)市分布情况】


  3、江苏、广东领跑全国,浙江、四川、山东优势明显

  2021年,江苏省和广东省上榜城区数领跑全国,分别上榜了22个和20个城区;在百强区前10名中,广东省独占八成,并包揽前3位。浙江省、四川省、山东省分别上榜12、10、10个城区,其中山东省的黄岛区进位第4名。除了以上5个领跑省份外,其余省(区)上榜城区数均少于或等于5个。

6.png

【2021年百强区不同区域数量分布(单位:个)】


  4、推进城镇化发展,百强城区应高站位,强使命,勇担当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指出,发展壮大城市群和都市圈,分类引导大中小城市发展方向和建设重点,形成疏密有致、分工协作、功能完善的城镇化空间格局。并强调优化城市群内部空间结构,构筑生态和安全屏障,形成多中心、多层级、多节点的网络型城市群。城区作为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在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推动中心城市带动城市群和都市圈发展的进程中,必须提高站位,明确自身引擎和辐射作用的使命担当。



声明: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权利人,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标签:

评论:

您还可以输入0/300个字
        • 无搜索结果